烟台德华物流
关于我们
/
新闻动态
资讯分类
RFID等物联网技术创新应用赋能仓储物流行业

RFID等物联网技术创新应用赋能仓储物流行业

我国仓储物流行业的作业和运营管理正经历从传统手段到信息化手段的巨大转变,整个仓储物流行业的各个环节和流程,正在逐渐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物联网技术打通并链接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是我国新基建领域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础。随着2019年全国性可流转电子仓单体系建设构想的提出和前期的一系列应用探索,存货(仓单)融资已经成为互联网、物联网应用热潮下ToB时代的一片新蓝海,物联网技术等创新应用必将成为赋能仓储物流行业、打造新型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手段。物联网核心技术主要包括自动识别技术、感知技术、边缘计算技术、中间件技术和应用平台技术。自动识别技术以RFID(射频自动识别)为核心,是资产管理的主要手段。目前在国际上有基于ISO-18000规范的EPC(产品电子编码)应用体系,通过RFID电子标签,实现全世界所有实体物品的编码和标识。在国内,随着工业互联网应用的推进,各种标识规范和行业、区域的标识解析体系也正在快速建立。当前,各种不同频段的电子标签应用都已进入成熟阶段,形成了基于电子标签的单品标识、包装标识、货物托盘标识、物流容器标识、集装箱标识、货位标识、运输车辆标识等多种不同应用。电子标签可以是无源、半无源、有源等多种应答形式,电子标签可以封装成防撕、防转移、抗金属等各种不同应用封装。读写机具可以安装在分拣线、流水线、仓库门口等位置,也可以安装在叉车上,还可以是手持移动式,实现了对仓储作业货物的精准识别和数量精准统计。
发布时间: : 2020-09-22 浏览量 : 0
创新引领共筑物流新格局

创新引领共筑物流新格局

9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现代物流科技创新大会在遂宁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物流行业权威专家、协会精英、企业领袖等齐聚遂宁,以“新基建、新科技、新物流——科技创新助力构建物流新格局”为主题,围绕物流科技运用、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等话题,多维度共同探讨现代物流产业未来发展之路。迎来新机遇政策扶持促进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本次大会上,与会专家均表明了同一种观点——我国物流业发展已经形成规模。在市场需求、资本助力、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技术迅猛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现代物流业发展或将迎来巨大机遇期。“2019年,中国的社会物流服务总额已经达到298万亿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还通过一组数据,进一步佐证全国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建设成效。“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国内外互联互通的网络体系基本形成。”近期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国家骨干流通网络逐步健全,流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商品和要素流通制度环境显著改善。物流行业整体向好发展的同时,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也为物流业发展保驾护航。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对促进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作出全方位安排,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物流业在促进实体经济降本增效、供应链协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用显著增强。同时,聚焦大宗商品物流、生产物流、消费物流、绿色物流、国际物流、应急物流等6个重点领域,明确了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审视物流业改革,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志刚认为,物流业转型升级要向政策、向现代科技、向经济运营和结构优化、向创新商业模式等要效率。他认为,从目前的形势看,物流业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借助新动力科技成物流业发展驱动要素当前,新基建加速布局、新科技广泛应用,带动新物流蓬勃发展。如何运用新科技、新技术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实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本次大会讨论的核心问题。“向科技创新要答案。”科技部原副部长、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吴忠泽认为,物流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运输、仓储、交通、配送、市场调动、信息化为一体的复合型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物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新需求、新技术、新机遇,为无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无人机、无人仓、无人车等共同构建起“无人物流”科技矩阵。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物流行业面临极大的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挑战中也蕴藏机遇。不少专家认为,尤其是疫情过后,相关技术创新变革将会给物流产业带来崭新的、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物流的智能化、数据化、标准化进程在进一步加大,这‘三化’最终落脚在一个核心上,那就是现代技术的融合运用。”蔡进说,未来的物流业发展要深入研究与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云计算等衔接融合。“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表明,我们正在进入智能技术和智慧社会的时代,各类智能技术和产品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欧阳泽华认为,市场是物流技术创新的推动力,企业是实施物流技术创新的主体。遂宁要借助更多先进的科技手段继续大力发展物流行业,并推动川渝及西南地区物流行业进步。
发布时间: : 2020-09-22 浏览量 : 0
未来5年中国“互联网+物流”行业影响因素

未来5年中国“互联网+物流”行业影响因素

一、有利因素(一)智能化物流是发展趋势现代物流企业都在朝向智能化物流方向发展,这是物流互联网必然要求。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物流行业中,将会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可控化、智能化、信息化,为现代物流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附加值。例如,运用传感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物流企业货物仓储、配送等流程的有效控制;通过应用物联网和配送网络,构建面向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化共同配送体系。互联网+物流将会实现物流行业的智能化,产生智慧物流。若物流与互联网不融合,将仍是两张皮,贴不到一起,那么物流行业会产生下滑,没有利用价值;如果没有智能化,物流的互联网就是画蛇添足,带不来物流效益与效率。充分利用互联网,打造智能化物流,使得物流行业做到运筹与优化,发挥物流互联网的最大价值。(二)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中国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偏高,欧美等发达地区的物流GDP占比只有6%-8%,而我国从2012年的18%下降到了2017年的14.6%,仍然有很大的下降空间。而互联网具有公开标准、使用方便、相当低的成本和标准图形用户界面等特点,使得利用互联网的物流管理具有成本低、实时动态性和顾客推动的特征。一方面,通过互联网这种现代信息工具,进行网上采购和配销,简化了传统物流烦琐的环节和手续,使企业对消费者需要的把握更加准确和全面,从而推动产品生产的计划安排和最终实现基于顾客订货的生产方式,以便减少流通渠道各个环节的库存,避免出现产品过时或无效的现象;另一方面,企业利用互联网可以大幅度降低交流沟通成本和顾客支持成本,增强进一步开发现有市场的新销售渠道的能力。(三)相关技术逐渐成熟物联网技术是物流互联网的基础,基于RFID/EPC和条码自动识别等技术、各类传感器的感知技术、GPS/GIS的定位追踪技术,实现了物流系统的信息实时采集与链接进入互联网,从而使得物理世界的实体物流网络“地网”才能够与虚拟世界的互联网的“天网”对接与融合。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是物流互联网的中枢系统,是物流实体世界的神经系统传输系统,进入互联网的物流信息通过在互联网中集合、运算、分析、优化、运筹,再通过互联网分布到整个物流系统,实现对现实物流系统的管理、计划与控制。大数据、云计算是物流互联网的智慧分析与优化系统,是物流互联网的大脑,是物流信息系统的计算与分析中心,其计算与分析模式是分布式的和网格式的云计算模式,适应了现代物流实体网络体系的运作。智能物流技术装备是物流互联网的运作关键,物流互联网的实体运作与应用是要通过各类智能设备来完成。智能设备是指嵌入了物联网技术产品的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的设备,也可以是普通的物流技术产品,其核心是这些设备与技术产品一定要可以实时接入互联网。如嵌入了智能控制与通讯模块的物流机器人、物流自动化设备;嵌入了RFID的托盘与周转箱;安装了视频及RFID系统的货架系统等。二、不利因素(一)物流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仍按照传统的物流体系运作,信息化水平较低,设备较为落后,运输、仓储、加工等技术水平也有待提高,专业化程度较低,未能达到现代物流的标准,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专业化、定制化物流需求。由于我国物流行业还存在布局不合理、业务分散、无法形成规模经济等问题,物流方式较为单一,物流运行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二)行业竞争比较激烈现在的物流信息平台领域已经出现了泡沫,同质化竞争、恶性竞争非常严重,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智慧物流中第一方队包括菜鸟、运满满、货拉拉等,以平台形式出现,属于资金密集型;第二方队拥有大量园区、车队,资产比较重;还有一部分属于方案提供商,属于典型的第三方物流。总的来看,不管是互联网平台还是线下的第三方物流,竞争都十分激烈,可以说进入了“赚吆喝不赚钱”的时代。不断的烧钱和补贴大战不利于形成良性合理的竞争生态。(三)模式单一且信息化程度不够我国物流企业的“互联网+”模式单一,有能力实施信息化的企业更多地限于App等单一模式,且受企业规模的限制,信息化程度尚且不够。广大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尤其不够,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实现信息化转型升级困难重重。
发布时间: : 2019-09-20 浏览量 : 0